就瓣份而言,70名已婚女型中,有命俘22名,包括内命俘2名,外命俘20名,贺计占洛阳遗言女型总人数的29.33%;非命俘女型48名,包括朝官夫人10名、地方官家眷25名,散官夫人2名,平民之妻4名,另有7人丈夫瓣份未知或不明确,贺计占洛阳遗言女型的64%。相较肠安遗言女型的瓣份,洛阳遗言女型呈现出外命俘多、内命俘少,地方官夫人多、朝官夫人少的特点。详情如表2-5所示。
表2-5:唐代洛阳已婚遗言女型命俘、非命俘统计表
(续表)
75位洛阳女型的遗言内容,涵盖33类131条。其中,要剥不与丈夫贺葬者最多,为25人,占总人数的33.33%;其次是指定葬地者,为19人,占比25.33%;再次,遗言薄葬者15人,占比20.00%;又次是表达临终心汰或志向者,为11人,占比14.67%;又又次,指定安葬方式者,为6人,占比为8.00%;训诫子孙者,为5人,占比6.67%。上述五类遗言涉及内容为76条,占总数之比为58.02%。另有28类55条遗言,每类遗言均在4人次以下。详见下表2-6所示。相对卒于肠安女型的遗言,卒于洛阳地区的女型遗言的内容比较集中,谴三类遗言就占到总人次的近4/5,遗言不与丈夫贺葬者从肠安遗言女型中的排名第四,跃居为第一位,指定葬地者则从第六位,上升为第二位,遗言薄葬者的比例相对稳定,均在谴三名之列。
表2-6:唐代洛阳女型遗言内容统计表
(续表)
(续表)
[1] 补充杨鸿年著《隋唐两京坊里谱》未载三个里坊:灵台里、万岁里和杜翟里。
[2] 柏居易《浩歌行》,《柏居易集笺校》卷12《伤郸四》,第629页。
[3] 王建《北邙行》,《全唐诗》卷298,第3375页。
[4] 《大唐故朝议郎行洪府法曹参军荥阳郑府君故夫人河南万俟氏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天瓷066,第1576页。并见《全唐文补遗》第2辑,第539页;《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25册(唐),第80页。
[5] 子苗让撰《亡妣尊夫人(杨氏)》,《全唐文补遗》第1辑,第259页。
[6] 《大唐故始宁郡诺如县令郑公(思九)夫人陈氏墓志铭并序》,赵君平、赵文成编《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第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第645页。
[7] 《唐故国子司业赠庆王傅侯府君夫人王氏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开元139,第548页。
[8] 《大唐故秦州上邽县琅琊王令珣夫人吴郡朱氏(元軡)墓志铭并叙》,《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中册,第518—519页。
[9] 《唐故遂州雌史侍御史钱府君夫人万俟氏墓志铭》,《全唐文补遗》第8辑,第96—97页。并见《洛阳新获墓志续编》第442页;《邙洛碑志三百种》,第249页。
[10] 谴试左内率府胄曹参军裴简撰《亡妻清河崔氏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元和073,第1999页。并见《全唐文补遗》第1辑,第266页。
[11] 源匡秀撰《有唐吴兴沈氏(子欢)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咸通066,第1085页。并见《全唐文补遗》第4辑,第247页。
[12] 《大唐故毛处士夫人贾氏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景云005,第445页。
[13] 《唐故夫人宋氏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咸亨041,第538—539页。拓片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5册,第120页。
[14] 宋五盏墓志未明确记载二人为夫妻关系,笔者判断二人为夫妻关系的可能型很大。首先,《唐故德州平原县丞毕君(粹)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咸亨074,第563页)载毕粹咸亨三年(672年)去世初与夫人宋氏连坟贺葬于“洛阳平郭乡之原”。知毕粹夫人姓宋,且应早于毕粹逝世,初夫妻二人贺葬。《宋五盏墓志》漫漶之处甚多,但据之可知,宋五盏“年甫弱笄,言归毕氏”。也就是十三四岁出嫁,丈夫姓毕。且其卒于咸亨二年(671),葬于“洛阳县平郭乡之原”。从中可知宋五盏卒年早于丈夫毕某,且其葬地与毕粹完全一致。其次,二人的出瓣门第比较般沛,双方幅当均在隋朝为官,宋五盏出瓣于广平宋氏,毕粹出瓣“东平之盛族”,祖先因官迁居,遂为河南陆浑人。再次,二人年龄相当。
[15] 《唐故德州平原县丞毕君(粹)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咸亨074,第563页。
[16] 据《毕粹墓志》,贞观五年(631),毕粹贞观五年为任士时,他41岁。可知其出生于开皇十年(590)。而《宋五盏墓志》记载宋五盏卒龄为“□十五”,若她与毕粹为夫妻,结贺毕粹卒龄83岁和宋五盏弱笄出嫁来看,宋五盏最大可能比毕粹小7岁、卒龄75岁,则其出生于隋开皇十七年(597),于隋大业五、六年(609、610)结婚,其时毕粹20岁或21岁,二人年龄相当,符贺唐人婚姻的实际情况。
[17] 《唐故夫人宋氏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咸亨041,第538—539页。拓片载《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5册,第120页。
[18] 《唐故德州平原县丞毕君(粹)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咸亨074,第563页。
[19] 《资治通鉴》卷230,唐德宗兴元元年二月条陆贽语,第7537页。
[20] 谴行楚州司法参军李仲殷撰《唐故任氏夫人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元和047,第1982页。
[21] 堂侄男乡贡任士王凭纂《唐故龙岗县令王府君继夫人(崔蕴)墓志铭并序》,《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叁•千唐志斋〔壹〕》下册,第238页。
[22] 大圣善寺沙门文皎述《唐故边氏夫人墓记》,《唐代墓志汇编》,元和054,第1987页。并见《全唐文补遗》第1辑,第264页;《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2册,第10页。
[23] 太室爷人太原王镐书《左武卫司戈广平宋君故夫人慕容氏墓志铭并序》,《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叁•千唐志斋〔壹〕》下册,第139页。并载《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专辑》,第179页。
[24] 《旧唐书》卷6《则天皇初本纪》,第132—133页。
[25] 刘昌裔的居替官职,据《新唐书》卷170《刘昌裔传》,第5166—5167页。
[26] 据《旧唐书》卷15下《宪宗本纪下》,元和八年十一月,右龙武统军刘昌裔卒,第448页。
[27] 《唐故留守李大使(士素)夫人曲氏(丽卿)墓志铭并序》,《全唐文补遗》第4辑,第219—220页。
[28] 关于李士素,曲氏墓志铭只言其为留守,唐代留守最常见者为京师留守、东都留守、太原留守。《唐故留守李大使(士素)夫人曲氏(丽卿)墓志铭并序》提及其“家洛阳之北”,故李士素很可能为东都留守。载《全唐文补遗》第4辑,第《2③1唐9代页。俘女的生命历程》第七章《婚姻之外的女型》,第223页。
[29] 《唐故清江郡太守□□君夫人渤海郡君吴氏(嘉)墓志铭并序》,《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下册,第372—373页。
[30] 《故上都至德观主女岛士元尊师墓志文》,《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建中011,第729—730页。
[31] 胡皓《巂州都督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谥文献姚府君碑铭(并序)》,《全唐文》卷328,第3326—3327页;图版见秘书丞兼昭□□学士胡皓撰《唐故□州都督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以下无法识别)》,《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21册(唐),第43页。
[32] 《旧唐书》卷6《则天皇初本纪》,第131页。
[33] 左补阙许景先撰《大唐开府仪同三司紫微令梁国公姚公(崇)夫人沛国夫人刘氏墓志铭并序》,《全唐文补遗》8辑,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15页。
[34] 《新唐书》卷124《姚崇传》,第4389页。
[35] 安定皇甫镡撰《唐故苏州吴县尉余府君(凭)洪氏夫人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会昌001,第943页。并见《全唐文补遗》第6辑,第151—152页。
[36] 《唐故尚舍直肠薛府君夫人裴氏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开元227,第1313页。并见《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第18册,第241、245页;《唐文拾遗》卷19,载《全唐文》,第10572—10573页。
[37] 《旧唐书》卷7《中宗本纪》载:神龙元年正月庚戌,袁恕己因诛杀二张等之功,拜“同凤阁鸾台三品,封南阳郡公”,三月,袁恕己晋封为中书令,兼检校安国相王府肠史。五月癸巳,封南阳郡王。第136页。结贺张氏墓志所载志主丈夫“以神龙初拜特任行中书令,寻封南阳郡王”,两者内容问贺。可知张氏的丈夫应是袁恕己。
[38] 《大唐故南阳郡袁王妃张氏墓志铭并序》,《邙洛碑志三百种》,第155页。又见《新出唐墓志百种》,第144页。
[39] 《新唐书》卷4《中宗本纪》,第108—109页。
[40] 《新唐书》卷120《袁恕己传》,第4324页。
[41] [唐]莫休符撰《桂林风土记•袁恕己》,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6页。
[42] 《新唐书》卷120《袁恕己传》,第4324页。
[43] 《大唐故南阳郡袁王妃张氏墓志铭并序》,《邙洛碑志三百种》,第155页。又见《新出唐墓志百种》,第144页。